作者:Jocelyn Eikenburg 译者:远
(翻译自《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Falling in Love》)
两星期前在北京的一次晚餐上,同为洋媳妇和博主的Melanie Gao提了一个有趣的问题。“用哪种语言时你和中国老公的关系更好?”
我说不准,因为John和我总是在汉语和英语间切换,仿佛两种语言一起构成了我们的“夫妻话”。“嗯,我不知道。汉语和英语,两者很难选。或许因为John在美国的博士课程,最近英语略占上风。”
但我可猜不到Melanie的答案。“我和我老公用日语更好。”日语?如果John在场,他和他残存的反日情结可要躺枪了。“我猜因为日语对两人都是外语,所以我们必须很努力地理解彼此。”
然而,我记得读过Melanie是怎么和他老公在日本千叶相遇的,当时他们都是留学生,她通过日语了解他。于是我想到了另一种解释。“或许因为日语是你们相爱时的语言。”
以何种语言恋爱真的很重要吗?晚饭后,当我回忆起自己在中国的爱情经历时,这个问题依然纠缠着我。
我和第一任中国男友的恋爱完全是用英语进行的,当时蹒跚学步的小孩儿都比我汉语说得溜。 在他去英国留学后,我才开始学习中文——在他面前咿呀学语总让我尴尬不已。鉴于他曾经警告我不要为了他而学习中文,摆脱英文对我们来说简直毫无可能。
即使在Frank,我的第二任中国男友,已经在周末跟我学了高级英语之后,每当我试图与他用英语交流,他都会尴尬地红着脸,笑而不语。于是,我们的相识,相恋到最终相互误解,完全是用汉语。
但和John,我未来的中国老公,事情改变了。有些日子,我们会完全用英语生活,试着将美国俚语“肉麻的,矫情的”来描述一些网站糟糕的图样设计。还有些日子,当John教我中文新词或帮我翻译短语时,我们会一起大笑起来。现如今,我们已经能够开心地“聊聊天”了。
如果Melanie在美国或中国遇见她未来的丈夫,英语或汉语甚至双语或许能使他们的关系更好。然而,他们选择了日语——在我看来,这使得故事更加有趣了。
对于那些经历过或正在经历跨文化恋爱的读者:哪种语言使你们的关系更美妙?为什么?